说起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公益诉讼工作负责人单向阳,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赞她是敢想敢干的“女将”。从检17年,她始终保持着“盯”的精神、“闯”的劲头和柔软的情怀,在热爱的检察事业里“向阳而行”。
“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既然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这个身份”。这是单向阳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自2008年进入检察系统,单向阳先后历经公诉、反贪、控申、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等岗位,业务精湛,成果丰硕,是干警心中当之无愧的“全科型”检察官。
2017年,单向阳被淮安市检察院推荐参加全省检察机关刑事申诉竞赛,在备赛的一个月里,她自加压力,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荣获全省刑事申诉业务标兵,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认真、负责地做好。”提起单向阳的业务水平,领导和同事们都很信服。2018年初,根据党组安排,单向阳开始负责公益诉讼这项“新业务”。新的领域意味着新的挑战,为此,她积极学习相关法律规定,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提升专业水平。
在办理该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面对法检两院在案件受理及惩罚性赔偿金方面存在的较大分歧,单向阳主动邀请法官共同学习惩罚性赔偿金诉求法律规定和既判案例、组织专家论证实然损害。同时,积极促成市检察院与市消协制定惩罚性赔偿金的管理和使用机制,在全省率先明确惩罚性赔偿金缴纳账户和具体使用范围,得到省人大立法认可,也成为该案关键指导意义之一。
最终,检察机关起诉意见获法院判决支持,涉案3名被告共承担142万余元惩罚性赔偿,是当时全省提起惩罚性赔偿金额最高案件,入选江苏省检察院2019年新闻发布会十大案例,被推荐为最高检指导案例备选案例。
近三年来,单向阳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16件,其中国家级案例4件,省级案例3件,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全市首批检察业务专家。
“会思、会做、护大局”
“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是公益诉讼检察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一员,单向阳始终坚持将公益诉讼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2023年6月,单向阳在办理一起环境污染领域公益诉讼案时发现,涉案排污企业未依法缴纳环保税。经过走访调查,辖区生产经营性企业对“环保税”知之甚少,环保、税务部门在税收协征、协助等方面也存在争议。于是,经开区检察院依职权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并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未缴纳环保税线索80余条。
“环保税的税额虽然相对不大,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却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主动去了解、执行。”在案件公开听证会上,单向阳深入讲解环保税相关法律规定,环保、税务部门现场确认了应履行的法定职责,推动建立了环保税征收协作机制。听证会后,辖区开展环保税征收与追缴专项行动,共计追缴税款1100余万元。该案获评“2023年度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在单向阳的带领下,该院公益诉讼团队深度参与全区低效企业盘活攻坚,督促追缴欠缴税款366万余元;督促全区175家企业342台设备排查升降货梯作业安全隐患,推动建立行业协调履职规范整改。单向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先进个人,经开区检察院连续三年荣获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敢想、敢为、创新篇”
为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成效,经开区检察院将“红益盛开”作为年度党建书记项目。
“我们是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工作中冲锋在前、做好表率!”作为第三党支部副书记,单向阳组建“党员公益攻坚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践将党建工作融入公益诉讼履职全过程各环节。
她勇于担当,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妇女“两癌”筛查体检制度、40余家餐饮企业燃气安全问题整改、30余个小区“飞线充电”整治、10余个事故高发路段设施修复等,将公益诉讼履职延伸至群众身边。
她善于作为,依托“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吸纳人大代表、高校学生等48名公益观察员,提报解决公益损害52件,督促辖区7条主干道盲道及75个公交站台无障碍坡道修复、7个流动加油点排查、21个“厂中厂”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整改,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护公益”的治理新风。
她敢于创新,推动研发商业预付卡综合监督模型,及时移送监督线索54条,集中处置预付卡投诉2000余件,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推广,专项调研获市政府重视,数字模型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以数字检察赋能公益诉讼新成效。
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单向阳始终怀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法律的无限敬畏,以匠心守初心,做检察战线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