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学校参与爱心献血的同学越来越多啦,这是青春的热血!”昨日上午,淮安市中心血站迎来一支青春洋溢的献血队伍——在淮阴工学院辅导员杨文杰带领下,20名大学生“组团”捐献血小板。这是杨文杰第48次挽起衣袖参加献血,也是他近三年来组织的第7次集体献血行动。
●从学生到辅导员,22年累计献血48次
“当时我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但想到能帮助别人,就鼓起勇气走了上去。”杨文杰回忆起初次献血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2003年,还在上大二的他偶然看到停在校园里的采血车,萌生了献血的念头。怀着这份初心,他完成了人生首次献血,手中也拿到了第一本献血证,上面写着“20岁,A型血,200毫升”一行字。
第一次献血让杨文杰对无偿献血有了深刻认识。从此,无偿献血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主动参与献血。22年间,他的全血献血总量达4400毫升,献血足迹遍布山东东营、青岛以及新疆阿勒泰等多个城市。
2022年8月14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文杰了解到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间隔期仅需14天,且临床需求量大,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他当即决定加入血小板捐献行列。在此后不到三年时间里,他累计捐献血小板36次。2013年5月11日,他还登记成为江苏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将HLA分型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从最初的无意识参与,到后来的有意识坚持;从随缘献血到主动奉献,22年累计献血48次,杨文杰用行动诠释了无偿献血最真实、最崇高的意义。
●言传身教,带动学生们一起为爱续航
一路走下来,记录自己献血成长的同时,杨文杰也记录着自己的血液是如何挽救他人生命的。每次献完血,通过“淮安献血服务”服务号,点击“血液去哪儿”就可以查到自己血液的去向。他发现,捐出的血基本上会在1至2天内就用于某个医院的病人,今年4月2日,他捐献的2个治疗量血小板,很快送往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最快的时候,中午采集,当晚九点多就发往医院了,说明医院有很多人正等着用血啊。”杨文杰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决定再做点什么。
于是,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主题团课、公益大赛、视频展示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如果从公益的角度来定义无偿献血,它是一个小众参与的大公益。”“捐出去的血,肯定是用于救人的,也可能是救自己。”“每一次的捐献,这背后能救至少两个病人。”……
每一次主题团课,他都细心准备,结合自身经历和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一次次朴实又真挚的宣讲,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心……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组团”献血,青春热血凝聚大爱之光
“同学们的支持,让我信心倍增。”杨文杰说,从2022年9月30日至今,他分批带领33名同学前往淮安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33个治疗量血小板。前不久,当他再次发起献血倡议时,短短时间内就得到20名学生的积极响应。
4月29日上午,杨文杰带着20名学生来到淮安市中心血站献血。学生们有的热烈交流献血体会,有的则安静等待检查。“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献血,昨晚兴奋得没睡好。”大三学生马永浩说。
“别紧张,就跟平时打针差不多,一眨眼就过去了。”杨文杰穿梭在学生中间,时刻关注着初次参加献血同学的状态,轻声鼓励着他们。面对既想献血又心存顾虑的学生,杨文杰总会拍拍自己的胸脯,笑着说:“看我献了这么多次,身体一直很健康。科学献血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近五年来,淮阴工学院在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人次稳居驻淮九所高校首位,该校还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杨文杰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因在无偿献血事业中的突出表现,杨文杰于2023年2月获得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并获评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在杨文杰的爱心影响下,爱如潺潺溪流,在校园里静静流淌。
■融媒体记者 徐薇 金苏
通讯员 贾新燕